哈,孔子返卫、乃至叛逃晋国的抉择,主要是个人情感驱动,很难简单说成狡猾,他心里还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另外预告一下,明天的这一讲,是孔子人生的一大高潮节点,之前还没人注意到过,敬请期待~
您看得很精辟,孔子前半生一直压抑他对阳虎的好感,甚至踩着阳虎当垫脚石干了一些事,这些积蓄的情感在孔子晚年几乎完全释放出来,造成的“破坏”不小。以往学者都没注意到这些,我这次是试着把它们再现出来。
前面讲到孔子的平和、理性与宋国的鲁莽、冲动、好斗正好相反,而阳虎貌似比较符合宋国人的气质。
我从心理学上稍微揣测一下,孔子身高马大、能文能武,他培养出平和理性的性格有很大可能是刻意压制一些本性而来的。这样的过程,在人的潜意识会保留着对相反性格的认同,就好像假设一个人从小听他妈妈说爸爸的坏话并让他承诺与爸爸隔离,即使他表面上承认了,但潜意识反而会认同父亲。
孔子晚年为了阳虎甘冒天下大不韪,去赵国,可能是去寻找自己潜意识中的认同。个人揣测,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