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孙轶飞·医学文明300讲 – 百度网盘 – 下载

有课 发布于 07月19日

得到孙轶飞·医学文明300讲 - 百度网盘 - 下载 得到大学 第1张

课程亮点:

我是孙轶飞。欢迎来到《医学文明300讲》。

这是一个为期一年的学习旅程。这一年,咱们的学习目标就一个——少走弯路,掌控自己的生命质量。

什么是高的生命质量?不同学科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但在我看来,咱老百姓关心的就是三个指标——活得长、病得晚、少受罪嘛。

活得长很好理解,大部分人可能会忽略病得晚、少受罪。我想提醒你,你猜猜80岁的老人白内障发病率多少?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很多疾病是衰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结果。你我皆凡人,只要没吃唐僧肉,生老病死就不可避免。怎么延缓疾病的发生,尽可能做对每个健康决策,让自己少受折磨,是未来一整年我想要跟你一同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听我这个专栏,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先介绍下自己。我是孙轶飞,曾经是一名外科大夫,有12年临床经验,也曾奋战在重大抢救项目的一线。哪些医学知识对活得长、病得晚、少受罪有帮助,我有一线临床经验。而现在,我在大学里教授医学史课程。人类是怎么从“人活七十古来稀”到逐渐实现“百岁人生”的,古今中外的人们是怎么同疾病抗争、一路提升生命质量的,我也做过详细的研究。

你可能还是会问,「得到」上有很多医学类、健康类课程,为什么要通过学习这门医学文明史来提升生命质量呢?

原因也简单,如果只是遇到疾病治疗疾病,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健康课程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不是针对某一种疾病,而是以提升整体的生命质量为目标,就要系统了解医学在各个领域的进展。

我举个例子,医学文明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罗斯福,就是带领美国打赢二战的那位,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居住在一座有15个房间的豪宅。一般来说,有钱人家的母亲通常会让保姆带孩子,但罗斯福的母亲热衷于亲力亲为,结果就是,罗斯福受到的照顾堪称是无微不至。

甚至,10岁以前的罗斯福一直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根本没有接触过同龄人,所以也就没有机会接触儿童相关的传染病。后来他进入寄宿学校,终于见到了小伙伴。接下来,戏剧性的后果来了——斑疹、伤寒、扁桃体炎等等,各种传染病排着队来到罗斯福身上。直到1921年,罗斯福以39岁的高龄,患上了通常是孩子才会感染的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这可能也跟他小的时候免疫系统没适应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表面上这就是一个医学小故事,但实际上我们是在说,小孩子不能生活在过度清洁的环境,否则他免疫系统的功能就调动不起来!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喜欢户外活动、玩泥巴之类的,就由他去吧。

你看,如果遇到疾病再治疗疾病,就会像罗斯福那样,错过前十年的免疫适应期。通过学习医学文明史,我们可以了解全人类曾经踩过的坑,以及据此总结出来的经验,提前掌握一些健康的行为模式。

你可能会说,现在也有一些所谓的医学讲座或者疗养专家给大家普及养生知识啊?但我不得不说,医学发展的历程实在太过漫长,如果只是碎片化地了解,我们习得的所谓经验很可能是已经被证明无效的,甚至压根就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你有没有听说过,用针扎手指尖放血可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还有人说,可以治疗小孩厌食、挑食?甚至现在有些瑜伽馆也会用这个方法帮大家促进血液循环?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效呢?

治小孩厌食、挑食是有效的,有效的原理就俩字,怕疼!别说厌食挑食了,迟到早退也能治。

反过来,如果你学习了医学文明史,知道了古罗马时代盖伦医生的潮汐理论,你就知道为什么大家误以为放血疗法有用了;如果你接着学习了医学文明史,还会知道1628年英国医生威廉·哈维提出的血液循环理论,从此以后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就荡然无存了;你还会知道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死于放血疗法,你就不会再相信所谓的放血疗法了。

而这个事的戏剧性在于,华盛顿接受放血疗法是1799年,距离血液循环理论提出已经过去170多年了。也就是说,如果给华盛顿治病的医生了解这段医学文明史,理解过往历史里医学理念的变化过程,也许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给华盛顿看病的医生,不可能不高明,但也免不了因为只掌握了片段的、过时的个体经验而给出错误的治疗方案。

说到这,我也必须提醒你,即便到了今天,医疗系统已经很发达,重大疾病会有多学科专家会诊。但是当我们真的遇到重大医疗决策的时候,医生也只是提供专业的医疗方案,最终拍板用哪套方案,最终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的,还是我们自己。

提前掌握一些医学文明知识,就是掌握一整部人类追求活得长、病得晚、少受罪的经验教训全集,我们自然也就能做出更全面、更明智的健康决策。

当然,除了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学习这个专栏,你还会有三个意外收获:

第一个就是,这个专栏将会以一个奇异的视角帮你串起多个学科,训练你的系统思考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世纪晚期,欧洲出现了最早的一批大学。当时的大学,一般有四个学院——文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很容易看出来,只有医学院是跟自然科学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各个自然科学的出现,或多或少都有医学的参与。比如,写出《天球运行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学医的,植物学的创始人林奈是学医的,地质学之父詹姆斯·霍顿是学医的,提出了进化论的达尔文是学医的,统计学的创始人高尔顿是学医的,就连发明机关枪的加特林都是学医的。这找谁说理呢?

而反过来说,各个学科的新知识,只要有点关系,也都会被用到医学上。比如,电学刚刚发展的时候,生理学家马上开始研究人体内的电流。化学的发展更不用说,为研究制造新的药物出了大力。而我们现在常说的循证医学,建立在数学统计学的基础上。

自然科学如此,文学艺术就更不用说了。咱们专栏将会有一个模块的内容,以医学为切口,给你串讲文艺复兴。薄伽丘的《十日谈》,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黑死病的蔓延。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之所以能创作出像《大卫》那样的伟大作品,也是得益于解剖学的发展。

你看,捋着医学这根线索, 就串起了各个学科的发展。如果你想要训练系统思考能力,想要打通跨学科视角,我必须自豪地向你推荐,这个课是非常好的训练素材。

第二个收获是,你会成为一个能高水平关心他人健康的人。

现在这个时代,到哪一坐,健康话题肯定是人人关心、人人有盲区的话题。但有的时候,一聊起来容易涉及隐私。这个时候,如果你能用历史上的案例来传递自己的关心和体贴,从美第奇家族聊到痛风的防治措施,从一战美国军营的麻疹袭击聊到公共卫生观念,从是谁让汽车轮胎厂家生产橡胶手套,聊到它是如何影响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这些话题,既不会让人觉得冒犯,还会让大家觉得你博学多才,有趣有料。

同时,我们还会产生第三个意外收获,就是帮助你建立面对疾病的平常心。

很多人面临疾病,第一反应不是恐惧,而是羞耻。但如果我们知道了很多疾病的本末由来,比如痔疮其实只是人类直立行走的副产品,精神分裂和阿尔茨海默病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很相似,只是精神分裂症被污名化了,我们就可能拥有面对疾病的勇气、信心和平常心。

这也是为什么脱不花邀请我来得到开课,我欣然答应的原因。说实话,并不是所有的医学院都开设了医学史课程,不是这门课不重要,而是一个很朴素的原因——缺老师。因为分科治学,能系统了解医学史的老师,有授课能力的老师,确实不够。所以即便是培养医生,医学史的教育都是非常稀缺且重要的。

所以,我特别希望,通过得到让更多人能有机会学习到医学史这个课程——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那么在医学史中你可以得到很多启发,以及在过往经验中得到一些教训,帮助自己更好地、全面地认识医学。

即便你不是医生,咱们每个人也都是自己生命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都免不了跟医疗系统打交道,我希望能让更多人,面对健康问题的时候,都能做出更全面、更明智的决策。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活得长、病得晚、少受罪。

最后,再次邀请你加入这门课程,咱们一起少走弯路,掌控自己的生命质量。

我是孙轶飞,咱们课程里见。

遇问题可联系 / 微信号:wedaxue

相关文章

联系站长

近期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学习方法

吴伯凡老师《认知方法论》是一个基础学科,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理解。

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从商业基础开始做事。

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课》是一个管理学进阶版。

薛兆丰老师《经济学课》生动易懂。

香帅老师《北大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枝,更为具体。

梁宁老师《增长思维30讲》实时感强。

李育辉老师《组织行为学》搭建了企业架构。

刘松博老师《公司治理30讲》从管理到治理提升了一个高度。

万维钢老师让我们知道更多的前沿知识和最近国际上动向。

以上老师的课程都让我得到很多知识。

混沌大学商学院